本文转自:玉林日报
理性参加校外培训
发现违规行为、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可举报
本报讯(记者 陈君铭)时值暑假,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进一步加强校外培训治理,巩固治理成果,切实减轻学生假期负担,玉林市教育局在日前发出温馨提示,希望广大家长朋友理性看待校外培训作用,不盲目跟风报班,科学合理安排孩子暑假生活,保护孩子身心健康,让孩子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假期。
为防范各类校外培训风险,玉林市教育局提醒广大家长要擦亮“火眼金睛”,自觉抵制违规学科类培训。根据国家“双减”政策,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利用暑假组织培训。目前,玉林市所有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均已注销,任何形式的学科类培训都属于违法违规行为。家长应自觉抵制各种违规培训,不选择证照不全、超范围经营、资金未纳入监管的培训机构;不参加以“思维训练、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游学、研学、夏令营、托管”等名义违规开展的隐形异变学科类培训;不参加在职中小学教师组织或者参与的有偿补课。
若考虑为孩子选择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在挑选培训机构时,务必做到“五看”:一看办学资质,看机构办学场所是否悬挂有合规的办学许可证(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立审核表)、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等资质证件,并下载“校外培训家长端”App查询是否为正规机构;二看教师资质,从事校外培训的教师必须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或相关资质能力证明,并按规定在办学场所显著位置进行公示;三看培训范围,确认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项目在审批、登记的许可范围之内;四看收费公示,培训机构收费应当实行明码标价,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应当向社会公开;五看办学场地,合规培训机构的教学环境要求配备视频监控、消防安全设施、安保设施等。
参加培训前,一定要与校外培训机构签订由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2021年修订版),仔细关注培训内容、质量承诺、培训期限、收费金额、退费标准及违约责任,拒绝“口头协议”或违规条款;为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和资金安全,可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选课、缴费、退费及投诉,将培训费用缴入资金监管账户后妥善保存合同、发票、交易凭证等材料。一次性缴费不得超过3个月或60个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防止“卷钱跑路”“退费难”等问题发生,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如果发现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有不合法、不合规的行为,或者在职教师组织参与有偿补课,请拨打投诉举报电话,学科类校外培训主管部门:玉林市教育局,0775-2681555;文艺类、体育类校外培训主管部门:玉林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0775-2680003;科技类校外培训主管部门:玉林市科技局,0775-2685197。
可盈配资-可盈配资官网-四川炒股配资-投资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